夏布是纺织品里的活化石,是最古老的布料。据史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无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

夏布,一说起源于夏朝,故称为夏布,也是我们常说的麻布。

不过精确的说法是,一种以苎麻为原料而编织的平纹布,自古便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

因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

苎麻的织造水平在西汉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精细程度与西汉马王堆出土的最著名的素纱蝉衣可以媲美。

春、秋两季收获的苎麻,要经过浸麻、剥麻、漂洗、绩纱、成线、绞团、梳麻、上浆、纺织等多道手工工序,才可得夏布一匹。

也正因如此,夏布才更加弥足珍贵。这种传统的手工技艺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

到了家家户户织布时节

有一首诗记录了织布的场景: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经小雅》中有麻料脱胶工序的专门纪录:“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其意是把麻纤维放在清水池里,令其发酵,纤维中的胶质脱掉,以便纺績成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和使用手工织布。

神农誉麻,史称“富贵丝”,而西方国家称它为"中国草"。

日本非常喜欢夏布,称为“南京草”。越后上布是日本新潟县南鱼沼市、小千谷市所生产的一种夏布。

日本多用夏布制作和服腰带、门帘、墙壁装饰等。

由于苎麻原料的胶质厚重,成麻不规则,所以每道工序只可采用手工方式,不能以机器替代,这导致了夏布在工业科技发达的当下,仍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追溯每一种传统的手艺,都不难发现,往往跟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需要有关,在中国具代表性的夏布生产地——重庆荣昌。

夏季天气炎热,而夏布所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天然抗菌的优越性、自然独特的肌理效果、地域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别的纤维无法比拟的。

在遥远的汉唐时,还流行一种“白苎舞”,舞者以薄如雾气的白色夏布起舞,在遽烈的乐音里变幻身姿

《诗经·曹风》赞美“麻衣如雪”

夏布不花哨,却有着硬气的性格

夏布的美好,离不开苎麻的特别。

如今,茶艺盛行,也有人把夏布运用在茶席当中,设计出不错的新中式茶席搭配。

“轻如蝉翼、薄如宣纸、软如罗娟、平如水镜”–夏布曾经辉煌,但对于现在大多数人来说,夏布更像是我们曾经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已远离日常,也使得其制作匠人日渐凋零,但是还有一些人,继承着夏布这样一项古老的制作技艺,用夏布孤独地吟唱着对于那个时代的挽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