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汉民族文化的精粹之书法(下)-图片1

在汉字书体演变完成的魏晋书法基础上,汉民族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民间书法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时期,在繁花似锦的书法园地中,又开出了魏碑这支书法新花。在书法鼎盛的唐代,有创造性成就的书法家更是灿若星辰,有笔墨遒劲,运笔神助的李蓖;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以狂继癫的狂草大师张旭;有多艺多产的“一代大家”颜真卿;有以“书贵瘦硬云通神”,独树一帜创造了“柳体”的柳公权;有活泼飞动,笔下生风,字字恐成龙的又一个狂草大师释怀素,等等,形成了汉字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在帖字大行的宋代,也推出了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造就了匠心独运创“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在以继承传统书法为主流的明代,也涌现出了把章草、今草、狂草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的宋克,有字古拙奇崛,别开生面的陈宪章,有“怪伟跃宕,震撼一世”的奇杰张弼等有创新精神的书法家。在书道中兴的清代,则书家众多,更是难以尽数;遗墨之篇,足以汗牛充栋。纵观汉字书法发展史,书法在汉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就显而易见了。

意味深长的是书法所表现出来的汉民族文化的一个特点,即线的艺术。对此,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

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画(后代成为所谓永字八法)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可见,甲骨、金文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即净化)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如美术字),“有 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行云流水,骨力吹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概括性的模拟)和表现(抒发情感)两种因素和成分,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变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确实,书法艺术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一个魂灵,是深深地扎根于汉族民间广大群众之中的,不仅每一个学童习字之初就要描红、写帖, 而且“尺牍素书”,还有“千里面目”的效果。书法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艺术情操,民间即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而且还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奇效,书法家高寿者大有人在。所以至今书法仍然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门艺术。这就可以进一步证明:书法是汉民族文化的又一个代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