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我们旅游到了欧洲国家,你会发现他们都很注重与维护自己传统建筑的外观,当地住民也很重视自己独特的节庆。常在传统节日穿戴起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整条街道、整个村庄的人都盛装出席。这点是自诩为文明古国的我们所不及的。我很少,甚至可说没有见过在什么中秋或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看见我们华人会整个村庄的人特地穿着传统服饰去庆祝。

不论去到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他们穿的衣服和城市的建筑都有着很鲜明的本民族特色。这时你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传承自身文化的国家,没有外来的文化杂质, 整座城市,不论是传统建筑,人民身上的服饰,其文化的调性都很一致,可以想象那真是一种铺天盖地属于本民族极致美学的画面。

——方文山2008年北大 《一个没有质感的民族》

清明节介绍:

清明节又叫做寒食节,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相传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所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习俗活动:

1、踏青: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2、插柳、植树:

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还有一说法也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3、牵钩:

“牵钩”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

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4、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而现在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5、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他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

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6、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7、蹴鞠: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8、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9: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

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