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常被混为一谈的恐怕就是古琴和古筝了。其实它们只在乍一看去时才略显相似,稍加观察就能发现多而明显的不同点。许多人都对两者进行过详细的比较,这里也就不打算面面俱到地重说一回,只从我的个人感受出发,怎么简单怎么来。以下将要提到的方法基本属于一击必杀的类型,而且不需要什么音乐基础。
先从琴的外观入手吧,这样最直接:
1.长度不同。其实两者长宽高都不一样,只是长的区别最显眼。标准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换算成公制约1.23米,标准古筝则长约1.63米。也就是说,如果把两样乐器竖起来,但凡生长发育正常的成年人,无论男女都一定比古琴高。而古筝可就说不准了,反正我每次面对古筝都会感受到海拔上的碾压。为了便携,或是因为学琴的孩子年龄太小,不少乐器都有迷你型,古琴和古筝也不例外。但这类小琴音色比不得标准琴,用得不多,如果是在演出之类正式场合,通常是不会见到的。
2.琴弦数不同。古琴只有7根弦,故而又称“七弦琴”,而古筝琴弦多达21根。古琴琴弦通常都是白色的,古筝琴弦则往往分为白色和绿色两种,因为古筝琴弦多,需要标记。一般来说,一架古筝有4根绿色琴弦,标记D调情况下的所有sol,其余17根是白色琴弦。
3.有无琴码。“琴码”指的是一种支架,用来支撑琴弦,并根据摆放位置决定或调节琴弦的音高。古琴没有琴码,而古筝每根琴弦下面都有琴码,斜着摆成一排。
4.有无流苏。古琴琴底较宽一端有七个琴轸,用来固定琴弦或调音。每个琴轸上都垂着流苏,有人为了美观,还会再系上长长的穗子。古筝绝没有这类东西。这一点非常容易记住:古琴比较古老,所以像戏台上的老生一样挂着胡子。
5.有无徽位。古琴上有13个圆点(如上图),人们称之为“徽位”。13个徽位象征着一年12个月,外加一个闰月,听起来怪玄的,其实作用只等于刻度。在哪里按音或泛音,还有走弦的起点和终点,都靠徽位标明位置。据说月夜抚琴的时候,徽位还可以反光照明。不过这年头,大概很少会有人黑天以后到没有灯的地方弹琴吧。古筝上没有徽位,所以不严肃地说一句,看到十三点,那它一定是古琴而非古筝。
琴本身的外观区别就说这么多,再上两点周边,也还蛮有用的:
1.看手。如果你离弹琴人距离较近,那不妨看看他/她的手。弹古琴用的是真指甲,两手小指的指甲长度没有特别要求,除此以外右手指甲要留得略长,左手则不能留长。即便有人用假指甲,贴上去的方式看起来也和真指甲差不多。弹古筝要戴假指甲,左右手除小指外都要戴(初学者弹特别简单的曲子,左手有时可不戴),而且戴在指肚上,不明就里的人看来,那简直就像是装鬼吓人呢。
2.看谱。古筝的乐谱看起来比较正常,无非是些数字,上面标了各种各样的符号。而古琴嘛,传说中的减字谱学起来虽然并没有那么复杂,但一眼看过去确实和天书差不多。现如今的古琴谱往往是简谱和减字谱共同出现,给人的感觉就是简谱下面标了用汉字写成的歌词,然而这些所谓的“汉字”基本上都不认识。
关于怎么看就到此为止,接着是怎么听。乐器是用来听声的,更何况有时只闻琴声不见琴影。仅凭听感区分乐器音色是个技术活,不下足够的功夫是做不到的。不过如果已经确定某一乐器不是古琴就是古筝,那还比较容易区分。另外如果掌握了这种技能点,古装剧里的君子淑女们就再也没法拿古琴弹出古筝的声音哄你玩了。
古琴的音色总体上比古筝低沉、厚重,风格也相应地偏于淡泊、悠远和沉郁,而古筝则更明朗,也更多变。古筝曲有哀婉缠绵的,也有欢天喜地的,而古琴,像《归去来兮辞》表达的那种遁世之乐似乎已是欢乐程度的顶点了吧。但这么说未免过于笼统。一来古琴也有高音,尤其是某些泛音,二来古筝动辄移植古琴曲,模仿古琴风格,单凭这种直观印象,还是没法有效地区分两者。
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吗?有,虽然都不很绝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够用的:
1.是否能明显听到摩擦琴弦的声音。前面说过有无琴码的区别,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古筝琴弦已由琴码支撑起来,绝对不会被按到琴面上揉过来搓过去,但古琴可以,而且是经常性的。一旦频繁地听到非常明显的摩擦琴弦声,那必是古琴而非古筝。
2.是否听到频率极快地出现一长串同样的音符。这说的是古筝里挺有特色的一种指法——摇指。古筝没法弹出时值较长的音符,补救措施就是摇指,也就是说,用右手大指在同一根琴弦上飞快地劈拖若干次,听起来就是同一个音符高速地出现了一长串。古琴没有摇指,长锁和打圆会造成同样的音符连续出现,但只有七次,速度也不会到达摇指那种高度。
3.是否能听出相对独立的两个旋律。据说古筝是中国民族乐器当中唯一一个能弹复调的,尽管也受到各种限制。是否“唯一”我不确定,反正我听过的民乐确是如此。古琴可以同时弹出两个甚至更多的音符,不过不会在总体上形成你是你我是我的两个旋律层次。一旦两个旋律同时出现,只要确定是独奏,那就必然不是古琴。另外,古筝经常齐奏,而古琴以独奏为多。
就是这样。分清古琴古筝,其实真的没有那么难!